第423节
??朱允炆严肃地拒绝了董伦,道:“此事无需再议,为一谋逆叛臣,无需耗费国孥。至于齐王余党,为首者一律斩,胁从者发回户籍地,一律更改为农户,不再追究其罪责。” ??不等董伦再争执,黄子澄便站出来赞同朱允炆的裁决,道:“青州战事一旦结束,定会满目疮痍,皇上能如此仁慈宽宏,乃是万民之福。” ??朱允炆深深看了一眼黄子澄,这个家伙什么时候学会奉承之言了? ??“既无异议,那就照此办吧。兵部,五军都督府,说说吧,青州战事可有最新战报,战况如何?” ??朱允炆询问道。 ??铁铉与徐辉祖出班,徐辉祖先言道:“接最新战报,长兴侯耿炳文已围困青州三门,修筑营寨,以作固守。青州城中白莲教徒粮食难以为继,相信决战即将打响或已是结束,新的战报,应在最近两日。” ??朱允炆点了点头,道:“朕听闻指挥刘遂作战不力,导致明军损伤不少,可有此事?” ??徐辉祖没有说话,看向铁铉。 ??铁铉不得已,只好道:“确有此事,长兴侯曾严惩刘遂,并命其戴罪立功。兵部认为对刘遂处置过轻,不利军心。” ??朱允炆看向解缙等人,问道:“内阁如何看待此事?” ??解缙刚出班想要说话,不料黄子澄抢了先:“皇上,刘遂杀不得。” ??解缙紧锁眉头,看向黄子澄,他的表现欲也太强了吧。 ??“为何杀不得?” ??朱允炆皱眉。 ??黄子澄拿出了郁新给自己的解释,洋洋自得,高声道:“此事要论罪,应追罪长兴侯御下无方,治军不严,而不宜追罪刘遂……” ??朱允炆审视着黄子澄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如此说来,部将不听命而临阵脱逃,损兵折将,事后朝廷还不能处置了?” ??黄子澄感觉有些不妙,道:“那刘遂戴罪立功,现在若要杀他,怕会有损朝廷威严,落一个折杀功臣之名……” ??朱允炆冷笑两声,道:“戴罪立功,那死去的将士谁来负责,难道说他们都白死了不成?身为将领,临阵对敌,不求杀敌致胜,反而惊慌失措,脱离阵地,以图保存实力,如此之人如何统军,这样的军队如何有战斗力?” ??黄子澄冷汗直冒,这事情和解缙、郁新说的不一样啊,莫不是这两人坑自己? ??看嘛,自己就说该杀刘遂! ??解缙审时度势,言道:“皇上,刘遂作战不利,损兵折将,耿炳文多加袒护,都应严惩。然考虑青州战事未果,还应等待几日,再行定夺。” ??朱允炆沉思了下,最终摇了摇头,肃然道:“无论战果如何,无将令擅自脱离指挥位置,都是难恕死罪,刘遂不死,无以对死去的将士有个交代!他若有功,那就将他的功劳萌荫到他的子孙后代身上吧!兵部传令耿炳文,旨意到达之日,立斩刘遂,广告全军与各地卫所,战事起时军令无情,谁若消极怠战,便如刘遂!” ??“皇上,刘遂乃是耿炳文心腹大将,若斩刘遂,怕会……” ??黄子澄连忙喊道。 ??解缙、郁新等人暗骂黄子澄白痴,这个时候还拿私人关系来说事,不是摆明了火上浇油,还打算拖耿炳文下水。 ??果然,朱允炆听闻后,当即怒斥:“那刘遂是他耿炳文的私兵吗?朕要管还管不了?” ??黄子澄当即不再言语,再说下去,就不止是一条人命了。 ??朱允炆看向铁铉与徐辉祖,厉声道:“若你等掌军,刘遂当斩不当斩?” ??铁铉与徐辉祖重重地点了点头,道:“当斩。” ??虽然两人也知道,现在杀掉刘遂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,甚至还可能引起负面作用,但皇上明显不在乎耿炳文的脸面,也不认可耿炳文的判决,准备重写判词。 ??既然如此,那就以皇上为准吧,反正那刘遂也不是个好东西,这样的害群之马继续留在军伍之中,鬼知道他日还会不会害死一堆人。 ??“既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都没有异议,又有什么可顾忌的?没了他刘遂,我大明将士就打不了仗了?” ??朱允炆狠狠地瞪了一眼黄子澄。 ??黄子澄有些难过,原本想赢得皇上的夸奖,在百官面前打造自己睿智的形象,现在好了,被训斥了一顿不说,还稀里糊涂得罪了耿炳文。 ??耿炳文毕竟是侯爷,武勋中的厉害人物,能量也不小,一旦闹腾自己怕也会有麻烦,既然得罪了,那就往死里得罪吧。 ??“皇上!” ??黄子澄肃然喊道。 ??朱允炆眯着眼看着黄子澄,有些不耐烦地问道:“还有何事?” ??黄子澄严肃地说道:“臣弹劾长兴侯耿炳文,治军不严,奖罚不公,致使大明将士损伤颇大,应革去其山东都司一职。” ??“前方战事未休,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!”解缙连忙走出来,斥责过黄子澄后,看向朱允炆,道:“长兴侯主持青州战事,虽有用人不当,惩治不严,但其功劳是不容抹杀,臣以为可下旨警告,不可额外加罚,更不宜临阵换将。” ??徐辉祖支持解缙,道:“白莲教众虽非胡虏鞑子,但毕竟人数众多,耿炳文能稳住局势,封锁青州,可谓是能臣干将,不宜加罪。” ??朱允炆也清楚这一点,耿炳文的能力还是可以肯定的,他虽不如洪武时期传奇将领,但毕竟也打了一辈子仗,不止一次担任一方将领,整体上还是不错。 ??“那就给耿炳文一次警告吧,若再有徇私枉法之事,决不轻饶。” ??朱允炆并没有动耿炳文,他虽然老了,但还是一堵墙,有他在的地方,防御往往是极强的,就是历史中的靖难之役,朱棣也没有打下他防守的城,只能寻机在野外击败耿炳文。 ??铁铉、徐辉祖等人松了一口气。 ??耿炳文的存在,更像是洪武朝杀戮功臣的遮羞布,如果他也被清算了,那洪武老将,可就真的绝灭了。 ??朱允炆看向百官,询问道:“除齐王、青州之事,还有何事奏禀?” ??郁新出班,道:“皇上,臣有两件要事奏陈。” ??“讲。” ??朱允炆微抬手。 ??郁新整理好思绪,开口说:“其一,广西都司屡屡要求增加军饷,更换武备。张辅再次提议于凭祥设置卫所,并驻守大军。然今年户部可支取额度有限,实属两难,还请皇上定夺。” ??朱允炆有些意外,看了一眼双喜,双喜有些紧张,连连擦汗。 ??张辅上书请求更新武备,增加卫所,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了,之前皇上只同意了给广西都司拨付一批二炮局新式火炮,并没有同意张辅设置新卫所的请求。 ??所以当张辅再次上书的时候,这种事就直接归类到了“无关紧要”的文书堆里,并没有转呈朱允炆。 ??朱允炆对郁新问道:“广西都司想要追要多少军饷?” ??郁新面色有些苦涩,沉声道:“三十万贯。” ??朱允炆看向夏元吉,问询了句:“户部还能支取多少银两?” ??夏元吉严肃地盘算道:“皇上,今年已无银两可支广西。户部虽尚有些银两,却是些备灾赈济款项,眼下秋汛即将到来,若户部将银两给了广西,地方受灾将无银可用!” ??朱允炆赞同夏元吉,道:“备灾赈济银两不可擅动,但广西都司的请求也不能不管不顾,这样吧,传旨广西都司,新设凭祥卫,但不享新军之策,不给军饷。” ??“这?” ??夏元吉呆住了,铁铉、徐辉祖等愣住了。 ??设置一个卫,那可是五六千人,后面还跟着一大家子,这就是两三万人。一群人都要吃饭,不给军饷,不给新军之策,那谁愿意加入凭祥卫? ??第五百零二章 都是皇上的错(二更) ??朱允炆没有开玩笑,凭祥卫自己想要,但朝廷不给钱。 ??话说,没钱真的不能办成事吗? ??这可是军队啊,世界上最暴力的机器,没钱可以赚钱嘛,只要手里有人有武器,还怕没粮饷? ??对于张辅,朝廷只需要给他一条政策就足够了…… ??郁新深深看着朱允炆,不在纠结于广西卫所之事,转而说道:“其二,大朝觐虽在十二月,但留给朝廷厘清过去两年,各地府县状况的时间已然不多,臣提议提前安排官员,专司核对各地财政、人口、田地、开荒等,以评出百强县与十优州府。” ??朱允炆深以为然,距离大朝觐还有四个多月,但百强县与十优州府评选的数据处理是需要大量时间的,即要检查各地报给户部的数据准不准,又要与各地监察御史核对状况,若有些地方存在虚报、错报,还需要安排人二次核查,这样一算,四个多月的准备时间,确实不多。 ??“这件事确实应提前准备,然户部此时正忙于夏税统算,兼此繁杂之事怕分不开身,郁阁可有合适人选?” ??朱允炆问道。 ??郁新思索了下,道:“臣以为百强县与十优州府评选,需核对数目庞杂,且应对比洪武朝时数目,查其增减,耗时耗力,若抽调户部人员核算,定会影响夏税核计,不若将此事交付国子监数学院。” ??朱允炆眼前一亮,点头赞同:“准了。” ??国子监数学院在钦天监马哈麻等人的执教下,虽不说培养出了什么高精尖数学天才,但基本的加减乘除还是做得来的,尤其是数学院的监生都已普遍使用了阿拉伯数字,借此机会,也可以给参与大朝觐的官员看看阿拉伯数字计算的优势。 ??最主要的是,国子监人多,加上这些监生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官员,政治背景简单,与地方政治关系不紧密,偏袒、作假的可能性更低。 ??郁新施了一礼,便退了回去。 ??朱允炆欣赏地看了看郁新,此人虽在朝廷混了多年,老谋深算,颇有城府,但办事能力确实很强,而且能着眼于未来,未雨绸缪。 ??“继续奏事吧,解缙,你也说说。” ??朱允炆见解缙有些犹豫,便出声喊道。 ??解缙出班,沉声道:“臣想恳请皇上,免去今年青州府农税与商税。” ??朱允炆没有回应。 ??解缙解释道:“接监察御史宋正臣文书,青州府近十余年来,备受齐王朱榑欺压、劳役,加上地方官府依附齐王,沆瀣一气,欺上瞒下,搜刮百姓,强征民工营造府邸,死伤百姓已成三里乱坟岗!” ??“齐王之乱,折损百姓与军士无数,停留在青州的百姓,又为白莲教徒蛊惑,想来这一战之下,百姓必是损伤不小,若想要恢复青州生机,则需给其喘息机会,再行赋税之重,民将崩溃。” ??朱允炆有些心酸,目光中带着几分痛苦,道:“朕的百姓,朕都不知他们受苦多年!安全局,都察院,吏部,山东布政使,竟都没有陈言此事!如此祸事上演多年,谁应为此负责?” ??解缙张了张嘴,不敢说。 ??总不能说,罪魁祸首就是你爷爷朱元璋,是他将朱榑安置到青州的,也是他给朱榑征调民工的权利,还是他下令地方官员要逢年过节给藩王走动走动。 ??这走动多了,不就出问题了。 ??洪武时期官员弹劾朱榑的不少,可朱元璋不以为然,最多训斥几句。这两年朱榑胆大包天,监察御史、安全局的人都敢黑,朝廷能知道才怪…… ??杨荣沉默了许久,见朝廷寂然,无人敢言,便出班道:“皇上,臣有话说。” ??虽然在这种场合,杨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,但凭借着兵部对他的重视,加上解缙、茹瑺都极欣赏杨荣,朝臣也不敢轻视杨荣。 ??朱允炆看着站在稍远位置的杨荣,道:“讲吧。” ??杨荣面色变得严肃起来,道:“开封祸乱,无数百姓遭难,是周王之罪乎?青州祸乱,数十万百姓被奴役,是齐王之罪乎?在臣看来,非也!归罪至因,在于皇上!” ??开篇一席话,震惊满朝。 ??解缙、郁新、铁铉等人猛地看向杨荣,目光中有些担忧。 ??大家知道你有才华,有能力,有大局观,可你小子也不能没有分寸啊,这是朝会,满朝文武,皇上还在那听着,你把周王朱橚、齐王朱榑的罪过,都按在皇上头上,这算怎么回事? ??一些官员暗暗惋惜,好好的一颗朝廷新秀,其仕途将到此为止。 ??骂皇上,能有啥好下场?